“双高计划”实施,高职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浏览数:1次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却严重缺乏。如何破解如此现状?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将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那么,《双高计划》的实施,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什么影响?我国目前高职教育还存在哪些瓶颈问题?该如何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走访了高职学校相关领导与专家。 示范引导 加速人才培养走向高质量 江苏理工学院校长朱林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国高职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输送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靠前线,加速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实施《双高计划》,关键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此来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通过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访升说。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沈琳认为,“中国制造”正在快速走向“中国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新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必须要瞄准世界较高标准,主动适应新形势,关注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吸收、消化、传递前沿产业技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努力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把自己打造成世界优异的职业教育。 “通过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不但能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同时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洪霄说。 在沈琳看来,《双高计划》勾勒描绘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发展路径,切实搭建起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四梁八柱”,更是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尤其是通过实施《双高计划》探索支撑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将引领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真正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身胖体弱” 服务国家战略仍显不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418所,高职在校生达到1134万人,5.8万个专业点覆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在90%以上。 其中,国家教育部布局的409个高职院校牵头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每年惠及近6万名学生(学徒),探索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然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身胖体弱”,与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与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使命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致使职业教育水平整体还不高,人才培养能力仍显薄弱,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整体相对于职业教育规模极不相称。 专家表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由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办学特色不鲜明、地方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平衡、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不少高职院校发展自信不足,以及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存在偏见,特别是在就业和发展上还存在不平等待遇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吴访升认为,我国产业与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靠过去的思路、教育的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难以凸显,更无法去服务好国家战略,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转型“大文章”。要通过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职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运营模式,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增强高职人才培养力、创新力和服务力。 破解难题 需要突出问题导向攻坚克难 高职教育如今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该如何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更高水平? 沈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双高计划》中提出的10项改革发展任务,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对于未来高职教育发展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目前生源参差不齐、三年制高职技能证书只姓“高”难以根本解决、“办学多元”的组织实施仍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都是制约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 常州机电学院法规处处长王继水建议,要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体制机制;要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创设服务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高端产教融合平台;要以专业发展为引领,构建特色高水平院校和特色高水平专业的联动机制,以内涵发展为依托,推动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优质资源扩容升级。 常州机电学院教务处处长吴荣提出,在创设服务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高端产教融合平台上,高职院校应当与区域产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建立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有利于院校与企业发展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强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社会性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搭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共治的产教融合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当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信息、资源、人才的合理流动机制,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打造一体化基地。 “要通过‘双高’建设,全面贯彻‘德育为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积极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学生特点,具有学校特色,融传授理论知识、历练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世界优异的职业教育,打响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洪霄说。 |